我們經常會在網站最底下選單看到「隱私權政策」或「免責聲明」等鏈結,主要是告知使用者當使用這項產品時某部分個人相關資訊可能會被收集使用,或是透過 Cookie 等技術會取得那些可辨識身分的資料。前幾年通過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有相當嚴格的限制,在新政策上路後也陸續有不少網站或應用程式開始更新隱私權政策,現在不少國外網站都會跳出使用 Cookie 技術的提示說明,有些還能讓使用者選擇允許被使用的資料範圍。
隱私權政策
No More WhatsApp 提供更直覺的 WhatsApp 對話記錄備份瀏覽工具

在 2012 年 2 月 8 日後如果使用者不同意 WhatsApp 新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政策,Facebook 將停止用戶繼續使用 WhatsApp,這也表示必須同意將資料共享於臉書公司,因為牽涉到的資料範圍相當大,若是不想要把資料共享,記得期限前參考「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刪除原有資料,更重要的是 WhatsApp 原有資料可以匯出,需要的話刪除前請先手動備份。
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
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是 WhatsApp 更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將在二月以後把使用者資料與母公司 Facebook 共享,包括 WhatsApp 帳戶資訊、電話號碼、服務相關訊息、跟其他人與企業互動資訊和 IP 位址定位等等,以前還能手動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資訊與臉書共享的選項也被移除,如果二月八日以後不同意新的服務條款可能影響使用權益。
switching.software 收錄主流軟體網路服務替代方案,更具隱私安全新選擇
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逐漸被各種科技產品和網路服務包圍,這幾年開始有人意識到「隱私」的重要性,2018 年歐盟制定《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就是對個人資料和使用者隱私進行更完整的保護,大多數企業也都開始遵守這項規定。世界級企業無時無刻都在收集大量的使用者紀錄,也經常被人詬病,之前介紹過「如果這世界沒有 Google,No More Google 提供你完整谷歌服務替代方案」就是提供其他更注重於隱私和安全性的服務選擇。
隱私升級免設定!Google 將自動清除使用者 18 個月前活動記錄
今年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公司對於使用者隱私有更多改進,包括最顯而易見的是對應用程式商店進行更新,讓使用者在下載應用程式前透過簡單的格式先知道該程式隱私資訊處理方式,如果要向應用程式提供定位資訊時可選擇分享約略位置,麥克風和攝影機的隱私透明度方面也會有更大程度提升,看得出來大公司在使用者資料處理上下了更多苦心。
自動刪除 YouTube 記錄,停止追蹤觀看影片和搜尋內容

前段時間剛寫完「自動刪除你的 Google 網路和應用程式活動紀錄設定教學」一文,現在已經可以透過 Google 讓你的網路足跡在特定時間後自動移除,雖然 Google 服務使用紀錄本來就能手動刪除,但自動化選項讓我們不需手動操作,直接設定要刪除的時間間隔,讓這個工作變得更輕鬆容易。雖然 Google 保存大量的使用者資訊,但這些紀錄其實也被用於改善使用者體驗,而現在 Google 也將此功能拓展到 YouTube 和其他應用程式。
The End of Cookie Banners 同意讓網站使用 Cookie?美觀又好用的提示工具可免費加入網站
很多網站在需要用到 Cookie 時都會跳出提示訊息,詢問使用者是否同意讓網站取用資料,這在歐盟個資法 GDPR 上路後幾乎已經變成基本配備,大家需要按的就是我同意,或是直接把這條提示通知關閉(如果你已經厭倦瀏覽網站時經常跳出 Cookie 通知,可使用 I don’t care about cookies 外掛讓它自動關閉隱藏),在流程上已算善盡告知義務,如果想在自己的網站或網路服務放上同意使用 Cookie 的提示功能,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
厭倦網站每次跳出「同意使用 Cookie」?這個外掛自動隱藏惱人通知
如果經常瀏覽國外網站(特別是歐洲地區),一定會發現有不少網站在使用者進入後跳出詢問是否同意透過 Cookie 改善傳輸資料,並提供最適合的資訊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通常這類訊息會顯示於網站頂端或底部,點選我同意會關閉消失,同時也會標示網站隱私權政策等頁面鏈結,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何謂 Cookies?其實這是一項瀏覽器技術,為了辨識使用者身分而儲存在用戶端的加密資料,常見於線上購物或需要驗證身分的網站。
如果這世界沒有 Google,No More Google 提供你完整谷歌服務替代方案
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生活中沒有 Google 那會變怎樣?這些世界級公司已經深入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當然也無形間收集了非常多使用者的個資,因此有些人選擇不使用這些大公司旗下的相關服務,轉向尋找更重視隱私和安全性的選項,例如 DuckDuckGo 就是更注重隱私、不記錄使用者資訊的搜尋引擎;或是選擇 Firefox、Vivaldi 取代 Google Chrom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