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有網友詢問「收到自己的 Apple ID 被登入」的 Email 通知,但不是自己的電腦或裝置,也不是在有印象的時間點發生,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解決呢?依照官方網站說明,如果你的 Apple ID 被用來登入你不認得的裝置,或是 Apple ID 密碼、帳號資訊被更新,這都是帳號遭到盜用的跡象,通常會出現在沒有設定過「雙重驗證」(兩步驟驗證)的帳號,因為 Apple ID 是用來存取 Apple 相關服務的重要帳號,記得要正視安全問題,以免自己遭受金錢或隱私上的損害。
免費資源指南,每日網路資訊與科技新知
by Pseric
最近看到有網友詢問「收到自己的 Apple ID 被登入」的 Email 通知,但不是自己的電腦或裝置,也不是在有印象的時間點發生,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解決呢?依照官方網站說明,如果你的 Apple ID 被用來登入你不認得的裝置,或是 Apple ID 密碼、帳號資訊被更新,這都是帳號遭到盜用的跡象,通常會出現在沒有設定過「雙重驗證」(兩步驟驗證)的帳號,因為 Apple ID 是用來存取 Apple 相關服務的重要帳號,記得要正視安全問題,以免自己遭受金錢或隱私上的損害。
by Pseric
有些使用者可能會有遠端桌面連線需求,例如從辦公室、咖啡廳連回家中電腦,無論是控制桌面或是存取電腦裡的檔案都很方便,最知名的軟體就屬 VNC 系列和 TeamViewer。事實上 Google 旗下免費工具「Chrome 遠端桌面」已可滿足類似需求,直接和使用者的 Google 帳戶整合,使用設定上更為簡單可靠,當電腦設定好遠端存取權限,就能透過其他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進行連接,進行遠端控制操作,如果需要請其他人協助解決電腦雜症「分享螢幕畫面」也很有用。
by Pseric
前陣子看到一篇新聞,大意是說 Apple 的 iCloud 雲端服務推出新功能,將可在線上移轉照片資料,直接把儲存在雲端相簿的照片轉移到 Google Photos,不過目前還沒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開放,台灣使用者可能要再等等。無論 iPhone、iPad 都內建 iCloud 雲端同步功能,開啟後會將拍攝的相片影片自動同步、上傳到雲端,也能在其他裝置取用,看起來雖然很安全可靠,前段時間還是有使用者遺失大量保存在 iCloud 的相片。
by Pseric
蘋果公司在 iOS 11.3 和以上版本加入「電池健康度」功能,使用者可以查目前手機電池最大容量,因為鋰離子電池屬於消耗品,會隨著使用時間而逐漸老化、減少可用壽命,最明顯的就是發現電力好像沒有一開始新機這麼充沛,很常需要充電等等。對於如何讓電池使用壽命和續航力最大化,蘋果公司也有提供詳細說明,簡單來說,盡量減少電池電量過低或過充的極端狀態,將「最佳化電池充電」功能打開可學習每日充電模式。
by Pseric
大家在行動裝置上都使用什麼瀏覽器呢?大多數朋友可能會選擇內建瀏覽器,有些人則會去下載自己熟悉或有特殊功能的瀏覽器,例如桌面端常見的 Google Chrome、Firefox、Opera 或 Edge 也都有對應手機應用程式,不過行動裝置要考慮的因素和電腦不同,除了操作介面設計,還會牽涉到續航力或電力消耗等等問題,我的經驗是在 iPhone 使用內建瀏覽器 Safari 可獲得最佳效果(雖然它不一定是最好用的)。
by Pseric
現在很多服務都採用「訂閱制」(Subscriptions)收費方式,不同於傳統上一次支付大筆金額買斷,而是在需要使用時才付費,好處是藉由小額付款提高使用者付費的意願,另一方面也更加彈性,讓開發者持續獲得資金以維護軟體或服務的開發更新,訂閱制通常會有一次性支付較長時間以獲得折扣優惠的銷售模式,對於老客戶來說也很有吸引力。
by Pseric
最近因為 WhatsApp 更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將會把使用者資訊與母公司 Facebook 共享而掀起一波抵制和逃難潮,這和當初收購的承諾背道而馳,原有用戶開始尋找一個更重視安全隱私的替代方案,如果你曾經是 WhatsApp 使用者但不想繼續使用,我也寫了一篇「WhatsApp 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文章,目前看來是阻止資訊被 Facebook 共用的唯一解答。
by Pseric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經驗,可能在外面聽到一首好聽的歌,很想問旁邊的人這首歌是誰唱的、是什麼歌名或是出自於那張專輯等等,但又覺得有點尷尬,而且對方也不一定回答得出來。以前有段時間很流行在討論區問歌,但要描述曲調不太容易,只好給出一些線索或附上幾句歌詞,現在就簡單多了,直接把歌詞丟進去 Google 搜尋引擎就能找到結果。也有看過是錄音後傳上社群網站或利用限時動態跟親朋好友詢問,不過可能都沒有接下來的這招快速方便。
by Pseric
by Ps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