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使用 Email 的朋友分為兩類:透過 Email 郵件軟體收發信,例如 Outlook 或 macOS 內建的郵件功能;另一種則是直接以 Webmail 網頁介面像是 Gmail 來收發郵件,加上目前瀏覽器都有桌面通知功能,解決以往網頁版可能會有的即時性不足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郵件工具,在瀏覽器也能完成大部分的事,非常方便。不過網頁郵件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例如遇到 Email 地址可能必須手動複製、貼到郵件中才能正常寄信。
免費資源指南,每日網路資訊與科技新知
by Pseric
通常使用 Email 的朋友分為兩類:透過 Email 郵件軟體收發信,例如 Outlook 或 macOS 內建的郵件功能;另一種則是直接以 Webmail 網頁介面像是 Gmail 來收發郵件,加上目前瀏覽器都有桌面通知功能,解決以往網頁版可能會有的即時性不足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要郵件工具,在瀏覽器也能完成大部分的事,非常方便。不過網頁郵件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例如遇到 Email 地址可能必須手動複製、貼到郵件中才能正常寄信。
by Pseric
我從以前就不斷在文章中提醒,密碼真的一點也不安全,但就目前技術來說,大部分網站仍是使用帳號、密碼來驗證身份。好的方法是在不同服務分別使用不同的密碼,但要記憶這麼多密碼組合幾乎不太可能,但可利用 KeePass、Master Password 之類的密碼管理工具辦到,或是開啟兩階段驗證,讓密碼之外增添一道防線,是更為可靠的方法。
by Pseric
網路上有許多提供「分享按鈕」的線上服務,例如大家熟悉的 AddThis、Shareaholic,只要加入一行程式碼,即可建立讓使用者快速分享至 Facebook、Twitter、Google+ 等社群網站的按鈕,提高網頁的流量和曝光度。那有沒有專門為「加入行事曆」設計的按鈕,可以讓使用者快速將活動資訊新增到自己常用的行事曆呢?
by Pseric
Google 在 2004 年推出 Gmail 免費信箱後,我就一直是 Gmail 忠實使用者,期間雖然也有註冊其他服務,但幾乎是都以 Gmail 作為我的主要郵件,原因不外乎容量大、介面操作簡單,且能跟其他 Google 服務整合,信箱其實就跟電話號碼一樣,只要使用後幾乎不太會去更換,除非有其他必要,想起十多年前信箱服務到處都是,至今已很少看到有新的 Email 服務,因為每個人也差不多都有超過一個以上的信箱。
by Boring
最近微軟動作頻頻,除了 IE 版本升級到 10(IE 10 for Windows 7 正式推出,立即免費下載更新)、MSN 和 Skype 合併(如何在 Skype 上登入使用 MSN 帳號?)之外,連 Hotmail 信箱都全面改版,並轉換成 Outlook.com 了!但各位網友請放心,原先的 Email 信箱地址還是會存在的,只是變成兩個地址都可以收信,有點像雙卡雙待的手機(這樣比喻應該洽當吧?),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更新。
by Pseric
by Pseric
昨天在測試groups.im時,發現自己需要一個額外的MSN帳號,跑去註冊時在註冊畫面發現了一個全新的 Windows Live ID,也就是 @hotmail.com.tw !上網找了一下發現沒有相關的新聞,沒想到今天就在微軟的新聞室裡看到:微軟推出 Hotmail 全新帳號 @hotmail.com.tw(備註:聽說已經出現一陣子了,不過怎麼現在才有新聞?)
也就是說台灣微軟開放了一個新的帳號格式,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不像最早時只有 @hotmail.com 可以使用;若你不滿意現在的帳號,也可以在 @hotmail.com.tw 找找有沒有其他更好記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