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12 年 2 月 8 日後如果使用者不同意 WhatsApp 新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政策,Facebook 將停止用戶繼續使用 WhatsApp,這也表示必須同意將資料共享於臉書公司,因為牽涉到的資料範圍相當大,若是不想要把資料共享,記得期限前參考「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刪除原有資料,更重要的是 WhatsApp 原有資料可以匯出,需要的話刪除前請先手動備份。
在 2012 年 2 月 8 日後如果使用者不同意 WhatsApp 新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政策,Facebook 將停止用戶繼續使用 WhatsApp,這也表示必須同意將資料共享於臉書公司,因為牽涉到的資料範圍相當大,若是不想要把資料共享,記得期限前參考「WhatsApp 強制與 Facebook 共享資料,刪除帳號、備份匯出對話記錄教學」刪除原有資料,更重要的是 WhatsApp 原有資料可以匯出,需要的話刪除前請先手動備份。
這幾天最熱門的話題是 WhatsApp 更新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將在二月以後把使用者資料與母公司 Facebook 共享,包括 WhatsApp 帳戶資訊、電話號碼、服務相關訊息、跟其他人與企業互動資訊和 IP 位址定位等等,以前還能手動禁止 WhatsApp 將你的資訊與臉書共享的選項也被移除,如果二月八日以後不同意新的服務條款可能影響使用權益。
若有長期使用 Facebook 會發現臉書顯示的廣告經常與你的喜好相關,舉例來說,當你在搜尋機票或飯店後就會一直看到旅遊廣告,在打開特定新聞媒體後會開始出現同一網站的推薦內容,這是因為 Facebook 會收集、分析使用者的活動紀錄,以顯示更具個人化的廣告(這也是現今網路廣告互相競爭的技術),這麼做的用意當然是增加廣告準確度、提升轉換率,那麼網站都是怎麼收集使用者資訊並分享給臉書呢?
回顧 2018 年,總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於是在去年底就決定把自己的 Facebook 帳號停用,大家都知道 Facebook 帳號即使關閉也能在下次登入時自動回復,不過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想要把臉書上的資料完全清除,我也寫過「如果你想告別臉書,這裡有永久刪除 Facebook 帳號教學」一文,可以真正將 Facebook 完整刪除,使用者有 14 天的緩衝時間反悔。
前幾天剛寫完一篇「如果你想告別臉書,這裡有永久刪除 Facebook 帳號教學」,出乎意料獲得相當多的回饋,不過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是一下就能下定決心完全不使用 Facebook,畢竟很多親友同學同事都在上面,另一方面也還暫時沒有能取代臉書的社群網站,但並不代表可以輕忽隱私和安全問題。
最近 Facebook 深陷 2014 年遭 Cambridge Analytica 竊取五千萬名用戶資料風波,非但可能左右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更連續幾天讓 Facebook 股價下跌,在 Twitter 上出現許多網友反臉書聲浪,最知名的是 WhatsApp 創辦人 Brian Acton 要大家 #deletefacebook
,後來這把火持續延燒,連 Elon Musk 都果斷將 Tesla、SpaceX 粉絲專頁刪除(兩者合併有超過五百萬名粉絲),這件事還沒落幕,卻也喚起更多人重視社群網路的隱私問題。
一直以來 Facebook 假帳號從來沒少過,最近幾個月好像又有激增的趨勢,每天都會收到三五個好友邀請通知,清一色都是假帳號,煩不勝煩。幾年前我在「男人別再亂加好友推薦的臉書正妹,其實很多都是殭屍帳號…」一文就曾報導過這個問題,告訴大家如何判別帳號真偽,不過現在大多都不太需要費心檢查,假帳號毫不避諱暴露自己的假身份。
記得上星期,家人與好友不約而同跑來跟我說:「Facebook 有跟你一模一樣名字的使用者」,雖然名字重複在所難免,但連我這個「Pseric」自創單字都一樣也未免太奇怪。想起前些時候臉書上有好友也曾經發佈過貼文,警告大家不要加入跟他相同名稱的帳號,因為並非他本人!我想我可能也遇到相同情形,而且這可能是一種新型詐騙手法。
時常聽到有人臉書帳號遭到入侵盜用,或者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濫發訊息、垃圾貼文,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先前我寫過幾篇提高 Facebook 帳號安全性教學,例如 10 個強化 Facebook 帳號安全秘技,降低帳號被盜用的風險就提供了十個可以提高帳號安全性的設定步驟,照著文章說明操作,通常就可有效避免大部分的安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