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網站不會在單一頁面中塞入過多內容,最主要是避免網頁太大,延遲使用者載入時間,另一方面也讓搜尋引擎更容易索引,還能提高頁面瀏覽次數,最常見的作法是利用分頁方式將內容拆分為不同頁面,再以上下頁或頁面編號互相連結,這在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或部落格都會看到類似設計。不過這也會產生問題,那就是瀏覽體驗可能受到影響,畢竟每次換頁都要點鏈結實在不方便,無形中也造成時間的浪費,可別小看那幾秒鐘,累積起來也是相當可觀。
一般網站不會在單一頁面中塞入過多內容,最主要是避免網頁太大,延遲使用者載入時間,另一方面也讓搜尋引擎更容易索引,還能提高頁面瀏覽次數,最常見的作法是利用分頁方式將內容拆分為不同頁面,再以上下頁或頁面編號互相連結,這在搜尋引擎的搜尋結果或部落格都會看到類似設計。不過這也會產生問題,那就是瀏覽體驗可能受到影響,畢竟每次換頁都要點鏈結實在不方便,無形中也造成時間的浪費,可別小看那幾秒鐘,累積起來也是相當可觀。
Google 旗下的免費信箱服務 Gmail 堪稱是最成功的產品之一,2004 年僅提供內部員工和受邀請的使用者進行測試,在當時來說提供 1 GB 容量簡直不可思議!直到 2007 年 Google 宣布將 Gmail 註冊完全開放,直到今日應該已經成為每個人都會有的 Email 信箱。如果你是 Gmail 使用者應該會發現 2018 年四月 Gmail 有了新介面,轉為 Google 現用的 Material Design 風格,也將字型改為 Product Sans(一款由 Google 開發的字型)。
在電腦前大多數時間可能都和瀏覽器脫離不了關係,很多工作也能在線上完成,瀏覽器就變得相當重要,至少要能保障我們在上網瀏覽的安全隱私。根據 NSS Labs 去年做的網頁瀏覽器安全性調查報告中 Microsoft Edge 被列為榜首,可有效防止 99% 的網路釣魚攻擊(Phishing Attacks),相較於大部分使用者用的 Google Chrome、Firefox 更為安全,無論你信不信,上網安全確實是現代人必須要重視的議題。
相信現今大部分使用者每天都會打開 Facebook,無論是不是花太多時間黏在上面,不得不說臉書確實非常殺時間,可能看著動態消息一不小心就過了半小時,對於生產力好像沒有什麼幫助。有許多工具可以強迫「禁止」你在上班工作時使用 Facebook,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大概也於事無補,畢竟工具是自己安裝上去的,要不要用也是取決於自己。
如果你厭倦了 Facebook 一成不變的網站樣式,有沒有方法可以改造它呢?答案是有的,不過以往遇到的工具都很複雜,直到最近發現一款有趣的 Google Chrome 擴充功能,安裝後能改變 Facebook 原有樣式,讓它看起來更平面化、更不一樣,若你也想幫臉書換個風格的話,只要按照本文的教學,把外掛下載、安裝起來,Facebook 就會變身囉!
YouTube 可以說是一個龐大的影音資料庫,幾乎什麼音樂、歌曲都能在上面找到,也蠻適合拿來聽音樂的,可惜它本身並沒有「自動重播」功能,如果你也喜歡在線上聽歌,不妨安裝 Auto Replay for YouTube 來為影片頁面加入「自動重播」按鈕,它能讓影片在結束後自動重新開始,也能指定要單獨重播那一個段落。
有時候上班時想看一下 Facebook 好友動態,或是上推特、逛逛網拍,最怕的事情就是被老闆發現,或者有些同事總是很喜歡站在後面看你的電腦螢幕,其實一般人都不希望隱私被其他人窺探,例如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在看什麼網頁。如果你有這種困擾,不妨試試 PanicButton 擴充功能,它可以一鍵快速將你瀏覽器上方的網站分頁給「隱藏」起來,或者加入密碼保護,同時打開你預先設定好的畫面。
有句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即使到了網路購物興盛的現代,這句話依然適用,如果你有網購的經驗,一定會發現同個商品、在不同通路販售,價格也會不太相同,這就是所謂的價差。而「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些人很瞭解要如何比價,配合優惠活動、酷碰券等等來省小錢,久而久之省下來的支出也會相當可觀。
Google 搜尋在去年的某次改版後就將搜尋結果選項調整到上方,目前使用者看到的搜尋選項應該都是跟上圖ㄧ樣的位置,雖然後來也慢慢習慣,但操作上就不如之前的左邊側邊欄這麼順手,尤其把篩選搜尋網頁語言、時間和地點都藏到「搜尋工具」裡面,使用時就必須比原先還要多一次點擊。
很多人應該都有把網頁加入書籤(我的最愛)的習慣,例如一些你很喜愛、或是常常需要瀏覽的網站,當然 Boring 也不例外,不過隨著時間流逝,日子一久,往往會積存超多的網址,有些可能是很久都沒用過的,要刪除又不知道從何刪起,也不曉得哪些連結還是正常有效的,這時候就要靠這款名為 Bookmark Sentry 的擴充套件來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