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行動裝置上都使用什麼瀏覽器呢?大多數朋友可能會選擇內建瀏覽器,有些人則會去下載自己熟悉或有特殊功能的瀏覽器,例如桌面端常見的 Google Chrome、Firefox、Opera 或 Edge 也都有對應手機應用程式,不過行動裝置要考慮的因素和電腦不同,除了操作介面設計,還會牽涉到續航力或電力消耗等等問題,我的經驗是在 iPhone 使用內建瀏覽器 Safari 可獲得最佳效果(雖然它不一定是最好用的)。
firefox
Bitwarden 開放原始碼免費密碼管理器,可匯入其他密碼檔支援常見瀏覽器
Mate Translate 完美整合瀏覽器翻譯器,支援 103 種語言可翻 Netflix 字幕
現今有很多便利、節省時間的工具,可以解決生活中各種疑難雜症,例如在閱讀不同語言內容時看不懂也能透過線上翻譯服務轉換為自己熟悉的語言,大家最熟悉的 Google 翻譯只要將文字或網址複製貼上、選擇要翻譯的語言後就會得出翻譯結果。若你覺得機器翻譯不是很好理解,之前推薦過「DeepL 翻譯器新增中文日文,更接近真人流暢語意的翻譯品質」轉換效果更好,在翻譯字詞組合上更像真人翻譯,也很容易閱讀。
Ruffle 免費 Flash Player 替代軟體下載,Adobe 停止更新後讓瀏覽器繼續支援
如果你想在 Adobe 停止提供 Flash Player 播放器後繼續使用電腦裡的 Flash 檔,可參考之前寫的「如何在瀏覽器不支援 Adobe Flash Player 後繼續播放 SWF 檔案?」教學,簡單來說,這是 Adobe 在支援中心提供的內容除錯工具,下載後執行、免安裝就能開啟播放 Flash 檔案。不過後來有一些讀者朋友告訴我「Ruffle」也是一個 Flash Player 替代方案,當今主要瀏覽器都已經停止對於 Flash Player 支援,如果需要瀏覽相關網頁可試著使用此工具。
GooglePanicImages 在 Google 圖片搜尋結果顯示 View 快速檢視按鈕
Restore old Google icons 將 Gmail、日曆和 Meet 網站圖示還原舊版(Chrome 擴充功能)
Pikaso Extension 在 Twitter 推文加入擷圖轉為圖片按鈕
Firefox Relay 隱藏真實 Email 地址,產生可自動轉寄的郵件別名
在瀏覽網路時有許多資訊會洩露真實身分,例如帳號、Email 或是 IP 位址等等,其中大家比較不會注意的是註冊服務或訂閱郵件通知填入 Email 也可能成為垃圾信的來源,尤其是網路服務遭到入侵、被駭客竊取大量使用者資料時 Email 信箱就可能變成下手的目標,想知道自己的資料有無遭竊可透過 Have I been pwned? 或 Firefox Monitor 檢測或監控。如果想避免被拿到真實的 Email 地址,一般會使用暫時信箱或是匿名郵件轉寄服務,就能以另一個信箱地址取代真實信箱地址,也能隨時取消轉寄避免收到垃圾信。
Privacy Pass 遇到 Cloudflare、hCaptcha 驗證碼畫面時快速通過(Chrome、Firefox)
瀏覽網頁時偶爾會跳出要求驗證是真人的驗證碼(CAPTCHA),除了點選「我不是機器人」外,有時候還會出現讓使用者選取包含某個主題的所有相片,這項服務最知名的就屬 reCAPTCHA(後來被 Google 收購),早期以輸入看到的英文字串進行驗證,這也是利用人類幫助典籍數位化的過程,因為光學文字辨識技術無法準確判讀,就改為顯示給使用者做為驗證碼協助辨識,後來也有使用 Google 街景拍攝的門牌號碼做為照片。另一家做驗證碼服務的公司 hCaptcha 在 Cloudflare 決定採用後受到關注,如果會看到後者通常是網站或部落格採用 Cloudflare 服務為了避免被流量攻擊或濫用才跳出來的驗證防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