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開始接觸 MacBook 的使用者都會把 Windows 使用習慣帶過來,舉例來說,會很習慣使用外接滑鼠,其實 MacBook 內建的觸控式軌跡板(Trackpad)更好用,而且只要熟悉後就會發現即使在外面沒有帶滑鼠也幾乎可以勝任所有工作,尤其是多點觸控,在不同手指數觸控情況下執行不同操作動作,後來觸控板甚至還加入「力度觸控」(Force Touch)用力長按下可執行更多指令。
剛開始接觸 MacBook 的使用者都會把 Windows 使用習慣帶過來,舉例來說,會很習慣使用外接滑鼠,其實 MacBook 內建的觸控式軌跡板(Trackpad)更好用,而且只要熟悉後就會發現即使在外面沒有帶滑鼠也幾乎可以勝任所有工作,尤其是多點觸控,在不同手指數觸控情況下執行不同操作動作,後來觸控板甚至還加入「力度觸控」(Force Touch)用力長按下可執行更多指令。
雖然我是相當資深的 Mac 使用者,但除了測試其實很少使用 Safari 瀏覽器,主要還是以 Google Chrome 和新版 Microsoft Edge 做為日常使用,操作上較為習慣,而且也有大部分我會用到的擴充功能。不過使用 Mac 的朋友一定知道內建 Safari 瀏覽器有許多優點,像是更好的速度、效能而且也更省電,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想回到 Safari 繼續嘗試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可能讓自己習慣 Safari 瀏覽器。
每個人的電腦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想被人家看到的檔案,這時候可能會想辦法藏起來,有些人會去搜尋為檔案或資料夾加入密碼保護的工具,在沒有輸入密碼解碼的情況下無法讀取到受保護的機密檔案,不過這也可能有潛在風險,例如加密後檔案因此損壞,或是被利用其他方式破解等等,無法保證 100% 絕對安全,因此我盡量不選擇第三方加密軟體,而是使用內建功能來保護檔案或資料夾。
Mac 的 Finder 檔案管理功能在預設情況會顯示「最近項目」,也就是點選後會直接列出使用者最近使用過的項目,像是文件、圖片、影片或音樂等等,雖然對接續工作來說很方便,可以快速找到你可能會用到的檔案然後繼續使用,但這僅限於電腦只有你一個人使用的情況,否則其他人一打開 Finder 就會看到滿滿的預覽圖(記得把奇怪的影片藏好),就如同把秘密攤在陽光下的感覺。假如手邊只有一台電腦但又會多人共用,那就設定不同的使用者和群組將大家的檔案分開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