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喜歡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有時候是為了阻絕空間噪音或是讓環境不要太過沈悶,以我來說,我不習慣在工作時聽有歌詞的歌曲,很容易讓我無法專心,但如果是純音樂的話好像就比較沒有影響,話說回來最近我開始使用 Tidal 取代原有熟悉的 Spotify,主要是 Tidal 音質更好(可串流播放無損音訊),音樂類型更貼近我平常的使用習慣,但缺點就是中文歌曲少,不過這些串流音樂平台好像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使用者必須選擇自己要聽的音樂才能播放。
免費資源指南,每日網路資訊與科技新知
網路上的免費服務,包括手機相關網站、免費e卡、資料查詢工具、搜尋引擎、線上書籤、網路賺錢、免費線上代理服務、網路地圖與免費聽音樂廣播服務等等。
有些人喜歡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有時候是為了阻絕空間噪音或是讓環境不要太過沈悶,以我來說,我不習慣在工作時聽有歌詞的歌曲,很容易讓我無法專心,但如果是純音樂的話好像就比較沒有影響,話說回來最近我開始使用 Tidal 取代原有熟悉的 Spotify,主要是 Tidal 音質更好(可串流播放無損音訊),音樂類型更貼近我平常的使用習慣,但缺點就是中文歌曲少,不過這些串流音樂平台好像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使用者必須選擇自己要聽的音樂才能播放。
根據 Cloudflare 研究發現他們的用戶每天總共花費四年半時間來等待沒有回應的伺服器傳回錯誤訊息,對使用者來說沒人想看到錯誤頁面,如果在網站無法開啟時依然想看到內容,搜尋引擎提供的「頁庫存檔」功能其實很有用,可以查看搜尋引擎在爬行時索引儲存的頁面內容,當然相較於「新鮮」頁面來說可能會有時間差,不過還是能讓我們看到網頁內容,特別是一些文字資訊就能正常瀏覽,我很常在無法正常開啟的網頁使用這個技巧。
說到購物「口袋有多深就有多少選擇」可以套用在各種情境,尤其是 3C 科技產品更是如此吧!每個商品都有自己的顧客和消費群眾定位,不同廠牌間也會有同等級的產品線互相競爭,若有預算考量,只要品牌、規格符合需求就是最佳選擇。如果可以提高預算,相對來說選擇就會變得更多,而不會被受限在某個價格帶的產品。
時序進入秋冬之際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今年受到新冠肺炎 COVID-19 影響大家也養成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或有助於降低感冒的傳染機率,如果家中有年長者、幼兒、小學至高中學生、潛在疾病患者或是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可以施打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減少感染流行性感冒的風險;若不是公費疫苗適用對象族群也能夠選擇自費疫苗,依照疫苗類型(細胞培養疫苗、雞蛋培養疫苗)會有不同的價格。
對於工作需要久坐的電腦族來說,好的桌椅就顯得特別重要,畢竟久坐會對身體帶來傷害,記得提醒自己時間一到就起來動一動,伸展筋骨或是換個姿勢,也因此這幾年很流行「站立工作」和可升降的工作桌,工作時就不用被迫一直坐在椅子上。不過就我的理解無論是坐著或站著工作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只是受力位置不同,能做的就是盡量維持正確的姿勢,養成運動習慣。
我們熟悉的社群平台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使用者很難回頭管理以前發佈過的內容,其實動態更新時間一過好像也不太需要刻意管它,不過有時候確實想要刪除或隱藏某些時間的貼文,這時候除了一篇一篇手動編輯外,Facebook 也有提供比較方便的批次管理功能,接下來這篇文章會有簡單的使用教學。順帶一提,如果你想一次編輯過往貼文權限,Facebook 隱私設定與工具裡有個「限制動態時報上舊貼文的分享對象」功能,可以將發佈過的所有貼文分享對象變更為朋友。
Instagram 在 2016 年推出限時動態(Stories)功能,至今已成為 IG 許多人常用的功能之一,這項功能後來也被複製到 Facebook,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限時動態」概念最早出自 Snapchat,因拒絕被 Facebook 收購 Instagram 乾脆自己跳下去做。透過限時動態可以發佈時間限定的動態更新,套用濾鏡、貼圖、Boomerang(讓短片不斷重播)或加上文字特效等等,相較於更新貼文需要寫些內容限時動態顯得更簡單些,而且不會留在動態牆也比較沒有壓力。
我曾在五年前介紹過 Diff Checker 文件檔案比對工具,後來也成為我喜愛的工具之一,對於經常編寫程式碼的開發者來說透過 Diff 可以協助找出兩個檔案間的差異性,比對原始碼在不同時間版本做過那些異動。雖然 GitHub 或類似的程式庫都已內建此功能,但很多時候我們不想將檔案上傳,一般文字編輯器也有比較兩份文件的功能,不過在操作上我認為還是 Diff Checker 好用。